日本名记质疑核事故中的种种怪现象,再度引起外界的忧虑 本报记者/杨欢
“海上的神秘漩涡会不会是海底核试验所导致的海水倒灌?”“为什么日本这样一个核电大国仍在使用落伍的核技术?”让人雾里看花的福岛核危机,在带给世界一个又一个震惊的同时,也引起了网友们对于日本核电技术的诸多猜疑。4月14日,东京电力公司第三次宣布从福岛第一核电站厂区的土壤中检测出微量的钚。钚是从使用过的核废料中提取的一种放射性元素,是制造原子弹的主要材料之一。钚的泄漏,让一些人更加怀疑超期服役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或许隐藏着某种惊天的秘密。4月6日,日本著名媒体人岛津洋一在“新美国媒体”英文网站上发表了一篇揭露日本秘密核计划的文章,顿时舆论哗然。文章虽然并未对日本正在秘密研制核武器断下结论,但其引用的事实及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逻辑推断,却都与这一结论息息相关。
核电站藏着核武秘密? 《世界新闻报》记者在网上查阅了这篇引起争议的文章,标题是《日本的精英隐瞒了核电站的武器计划?》。作者对福岛核危机提出了4点疑问。首先是事故本身暴露出的一些疑点。作者提到,福岛第一核电站的4号机组一度起火,然而火势的严重预示着这座反应堆似乎出于某种目的而在高负荷运转,绝非一般的发电。海啸过后,太平洋上出现的巨大漩涡也十分神奇,或许“在它之下隐藏着某种无法估量的力量”。日本政府和东电公司拖泥带水的抢险方式,也让作者岛津洋一感到不解。他在文中说,作为福岛第一核电站的运营方,东京电力公司对泄漏情况的解释却漏洞百出,而日本政府竟然冒着事故扩大的风险,一度拒绝外国救援队进入核电站区域。岛津还提到,事故发生后,负责抢险的“福岛壮士”被禁止用手机对外联络。以他个人的经验判断,通讯服务中断不是因为技术上的缺陷,而是因为某些人故意想让这些人与外界“绝缘”。更加匪夷所思的是,岛津在电话里与一位同事谈到“GE”(本报注:通用电气公司名称缩写,该公司是福岛第一核电站反应堆的供货商)这个名字时,信号突然中断。这让岛津怀疑,日本国家电信运营商NTT与美国国家安全局进行了某种信号拦截的合作。 年过六旬的岛津依然像是个热血青年 岛津的文章还说,日本完全有条件采用另一种替代能源——风力发电。西伯利亚高压区为日本北部地区输送了强大而稳定的风流,然而这片区域却没有利用这项天然的能源,原因是,日本最大的能源市场掌控在财力雄厚的东京电力公司的手里。除了分析此次核事故的种种怪相,作者还回顾了核武思想在日本生根的轨迹,特别提到了美国在其中扮演的“坏角色”。岛津称,战后,日本前首相岸信介曾与美方达成一项“核密约”,即日本默许搭载核武器的美军舰船和飞机进入日本,作为交换,美国默许日本发展民用核设施。此后,在美国军事力量的庇护下,日本在“拥核”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颇有影响的名记者 岛津洋一的文章在日本的网络论坛上引发“口水战”,指责作者“阴谋论”、“胡说八道”的言论随处可见。有日本网民认为,国家危机当前,作为一个日本人,岛津不该跟政府对立。但也有人指出,岛津的所思所想完全是基于一个职业记者的新闻素养,用独立的判断追寻事件的真相。岛津洋一是国际新闻界的知名记者。年过六旬的岛津毕业于美国普渡大学,曾担任日本最大的英文报纸《日本时报》的主编。原本,他可以坐享优厚的薪酬继续在报社当官,然而,出于“要做一名独立的新闻观察家”的目标,他毅然辞去主编的职务,干起了自由撰稿的工作,为全球数家媒体提供图片和文字新闻。2001年10月美国攻打阿富汗之前,他甚至连换洗的衣服都没准备,就带了一支新闻报道小组,深入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边境地带进行采访,成为战争开始前少数几个在巴基斯坦的外国记者之一。岛津撰写过很多有关环境问题的调查性报道,譬如,1991年日本云仙岳火山喷发、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等。2004年12月27日,印度洋海啸发生的第二天,岛津志愿加入了一个救援行动小组,奔赴受灾严重的泰国南部地区。出于记者的职业精神,他在实施人道救助的同时,就海啸造成惨重伤亡的原因进行了一番调查,最终发现,罪过不能只怪在老天爷身上,当地房屋设计上的缺陷也难辞其咎。自此,岛津更加关注自然灾害中的“人祸”。除了撰稿之外,岛津还在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担任客座教授。2001年11月,正在阿富汗战场采访的他,曾经风尘仆仆地来到清华校园做讲座。据邀请他的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回忆,留着半长发的岛津像是一个热血青年,虽然上了年纪,但对新闻的冲动使他依旧年轻。 可造出上千枚核弹头 日本到底有没有核武器?这个问题还没人说得清。作为世界上唯一受到核武攻击的国家,日本几十年来一直对外宣称坚持不生产、不拥有、不在其领土上部署核武的“无核三原则”。然而从公开的报道看,日本现有的核原料及核技术足以保障核武器的研发和制造。据上世纪70年代的一项统计,日本天然铀的储量和生产量,还不到世界总量的1/1000。为解决核电站的原料供应,日本近年来通过从国外购买、本国直接制造等方式获取了大量的钚。“反应堆级钚-239”经过核燃料处理工厂的提纯,就能成为高级的武器级钚-239。2007年9月日本《读卖新闻》刊登的一篇报道显示,截至2004年底,日本共拥有43.1吨可以制造核武器的钚。另外,日本拥有的核废料还可以提炼出约110吨钚。报道还称,按照日本原子能安全委员会1990年拟定的钚需求计划,到2010年,日本钚的供应量是85吨。据估算,日本到2010年的钚需求量,最多也就是20余吨,届时日本将有60余吨剩余的钚。1吨钚可以制造120枚核弹头。拥有先进导弹研制能力的日本,用这些剩余的钚可以造出1000余枚核弹头。如果加上日本在海外储存的钚,造出5000枚核弹头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日本拥有世界一流的核能技术。早在1966年,日本就建成了第一座核电站,目前全国有55座核电站,年发电量位居世界前列;日本国内有600多家企业和研究所在从事原子能的研究;在增值反应堆技术、核聚变技术等方面,日本都走在了世界的前面。另外,日本已经具备了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进行模拟核试验的能力。这一切似乎说明,日本发展核武器,只是水到渠成之事。 日本陷入“信誉危机” 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金一南少将指出,一代和二代核反应堆,安全系数较低,但反应堆的提炼能力却很强;三、四代反应堆的安全性较高,但是生产核武器原料的能力却差很多。日本的核技术位居世界前列,但是核电站竟然迟迟没有过渡到三、四代技术,而是死守着一、二代技术不放。这不能不让人怀疑,日本有可能在秘密地储存钚,用作其他目的。另有分析认为,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日本福岛核事故背后暗藏着秘密计划,但是围绕此次事故的诸多猜测,充分说明外界对日本的不信任感正在加剧。新加坡《联合早报》评论称,日本政府和东电公司在处理核危机的过程中表现迟缓,信息发布前后矛盾,要不具备核技术专业知识的普通民众相信他们完全诚实,绝非易事。如果日本政府不能尽快扭转世人日益加深的不信任感,以后恐怕连日本的一切,包括官方做出的国际承诺、产品的质量等等,都会受到质疑,这对日本的灾后重建和未来的经济发展,都极其不利。
|